Course Content
案件導入與角色分配
案情:校園衝突演變成肢體傷害,被告與原告各執一詞。學生分組擔任檢方/辯護團隊、證人、法官與陪審團。
刑事法律基礎
解析傷害罪構成要件(故意/過失、傷害程度認定),比較各國法律差異。
證據蒐集與鑑識
分析案發現場照片、醫療報告、監視器畫面瑕疵,探討「合理懷疑」與「無罪推定」。
證人準備與可信度
設計被告、目擊者、校醫等證人背景,練習引導/質疑證詞的矛盾點。
起訴書與答辯書撰寫
檢方起草起訴書(強調故意傷害),辯方撰寫答辯書(主張正當防衛或過失)。
媒體與輿論戰
分析案件輿情(網路公審、標籤效應),設計檢辯雙方的媒體聲明與危機公關。
程序正義攻防
辯方指控警方取證違規(如未告知緘默權),檢方捍衛程序合法性。
結辯陳詞與情感敘事 (Sample)
檢方用被害人創傷敘事強化量刑必要;辯方強調被告悔改與更生可能。
0/2
終極模擬法庭
全程實戰:從證據提交、證人詰問到結辯,由法律系教授或執業律師擔任評審並解說判決。
辯論與公眾演講課程
About Lesson

目標:學習如何透過邏輯與情感結合的方式,設計具說服力的結辯陳詞,並掌握敘事技巧以影響法官或陪審團的決策。

關鍵內容

  1. 結辯陳詞的結構

    • 開場:簡明扼要地重申核心主張(如「被告的行為出於正當防衛」)。

    • 事實回顧:有選擇性地強調對己方有利的證據與證詞。

    • 法律適用:解釋為何己方立場成立。

    • 情感訴求:透過故事或比喻引發共鳴。

    • 結尾呼籲:明確請求法官或陪審團作出對己方有利的裁決。

  2. 情感敘事的技巧

    • 角色塑造:將當事人描繪成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,而非冰冷的法律主體。

    • 衝突與解決:呈現案件的戲劇性(如「一場誤會如何演變成無法挽回的衝突」)。

    • 價值觀連結:將案件與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觀結合(如「正義」、「寬恕」、「公平」)。

  3. 避免常見錯誤

    • 過度情緒化,忽略法律邏輯。

    • 重複冗長,失去重點。

    • 忽略對方可能的反駁點,缺乏預判。